今年上半年
陕西汽车产量75.3万辆,同比增长23.4%,增幅高于全国17.7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12.8%
新能源汽车产量50.6万辆,同比增长20.6%,占全省汽车产量的67.1%
工人在比亚迪总装西安工厂2号生产线上作业(资料照片)。记者 袁景智 摄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汽车产业是陕西全力打造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汽车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陕西汽车产业逆势增长,产量从2020年的62.8万辆增长到2023年的147万辆。今年上半年,陕西汽车产业表现抢眼:产量75.3万辆,同比增长23.4%,增幅高于全国17.7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拉升全省工业经济超0.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0.6万辆,同比增长20.6%,占全省汽车产量的67.1%。
陕西汽车工业连续多年保持我省非能工业第一支柱产业地位,产值占比逐年扩大。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不仅得益于企业始终紧盯前沿技术,坚持不懈研发创新,及时布局新领域,加快抢占新赛道,还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将商用车(重卡)、乘用车(新能源)确定为2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从财税、人才、新能源汽车推广、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强力举措,大力支持企业搞创新、做技改、提品质、树品牌、扩规模。
龙头企业
竞争力稳步提升
7月12日,西咸新区启动全域智能驾驶商业化试点,成为西北首个全域开放智能驾驶商业化区域。
7月23日,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汽车工程研究院智能服务研究所副所长薛令阳主持了1次招聘面试。面试者来自深圳无人驾驶技术研究相关企业,欲加盟研究院智能汽车研发团队。薛令阳告诉记者,近年来,陕汽实力稳步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求职者前来应聘。
省工信厅汽车工业处处长杜军国介绍,当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热点。我省龙头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竞争优势愈加明显。从最初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的单一品种到如今的多家企业数十个品种,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挑战和机遇,作为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最高的企业,西安比亚迪不断转型升级,推出“护卫舰”等新车型。2023年,西安比亚迪推出2款新能源汽车,一款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中的高端车型“仰望U8”;另一款是“海鸥”,投放市场后销量快速上升。去年,西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90万辆。
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合资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车——奔驰smart深受市场青睐。2023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万辆。
随着市场逐步升温,新能源卡车迎来快速增长期。早在2010年前后,陕汽就开始研制新能源卡车,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陕汽商用车公司、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创未来”)目前已研制出覆盖重卡、中卡、轻卡等车型的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车,市场占有量逐步提升。
省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行业新增投产项目20个,贡献产值约66.9亿元,有力支撑了全省汽车工业增长。
产业链条
整体增长势头良好
今年上半年,陕西汽车商用车(重卡)和乘用车(新能源)2条产业链增长势头良好,实现总产值1981.5亿元,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3月29日,陕汽与来自深圳的地上铁新能源车服网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地上铁向陕汽采购5000辆新能源轻卡。
其中,创新研发功不可没。